双色球图表亚洲入口黄坤明:抓实抓细服务保障工作 让人民群众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
新华社太原7月5日电(记者 于振海、吕晓宇、梁晓飞)去年重返“产煤第一省”的山西,正在努力告别单一“煤炭大省”的称号。近年来,山西坚持创新驱动、低碳发展,变“输黑色煤”为“输绿色电”,全力双色球图表国家新型综合能源基地。 6月29日,跨越1000余公里、途经6省的“晋北-南京”特高压工程在朔州开工。这是首条以山西为起点的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建成后将为山西增加800万千瓦的外送能力,为江苏减少2000余万吨的煤炭消费。 同一天,同一座城市,五座90米高的冷却塔和一座210米高的烟囱被成功爆破。承担着向京津唐地区供电任务的神头一电厂“脱胎换骨”,新机组的部分环保指标甚至达到燃气排放标准。 从黑色煤炭到绿色煤电,一破一立间,困扰山西多年的发展瓶颈正在“解冻”。 去年,山西煤炭产量全国第一,电力装机全国第九。6000多万千瓦电力装机中,外送能力不足三分之一,外送电不到外送煤的5%,煤电严重失衡。“一煤独大”还导致经济抗风险能力差。煤炭占山西经济比重达三成,煤市一波动,经济就“感冒”。改革开放以来,山西GDP增速已上演4次“过山车”。 如今,国家加大了电力建设力度,一批外送电通道相继开工,山西能源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山西省正在强化创新驱动,落实环保要求,把山西建设为新型综合能源基地、京津冀清洁能源供应基地和国际低碳技术研发中心。 过去废弃的煤矸石,如今成了“金疙瘩”。山西现存煤矸石12多亿吨,可产生3.5亿吨优质动力煤的热量,但长期堆弃,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自去年7月国家能源局委托山西核准低热值发电项目以来,山西已为2000多万千瓦机组发放“路条”,鼓励煤电一体化发展。 燃煤发电的排放,正在向燃气发电“看齐”。今年,山西对火电厂超低排放改造的资金支持比去年增加2至3倍,要求提前3年完成改造。到2017年,晋电外送通道陆续建成后,山西火电也将全面“由黑转绿”。 “6年前,村子里全部用上了煤层气。”山西省沁水县窦庄村65岁的李富和说,窦庄人祖祖辈辈烧煤做饭,现在冬天也是烧气取暖。 山西煤层气储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地处沁水煤田的沁水县,地面抽采量占全国八成以上,有“气都”之称。去年,这个县已有8个乡镇3万余户村民用上了清洁、高效的煤层气,当地煤层气产业首次超越煤炭,成为第一经济支柱。 过去被看做“煤矿杀手”的煤层气,已成为推动山西发展的新引擎。今年2月,山西6家省属煤企达成协议,决定“抱团”开发煤层气。到5月底,山西煤层气行业增加值增速超20%,成为煤市“寒冬”中难得的经济亮点。 有这样一笔账:按1立方米煤层气相当于1.23公斤标准煤计算,如果到2020年全省形成400亿立方米的产量,可替代标准煤4920万吨,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6亿多吨。 山西电力行业一项研究也发现,全省百姓生活中散烧煤炭竟占全国三分之一,比国内平均水平高3倍多。“如果变烧煤为用电、用气,散烧原煤减少一成,就可支持600万千瓦至700万千瓦机组的环保排放容量。” 数据显示,山西全年日照约3000小时,仅次于青藏高原和西北地区,是国内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之一。今年,山西把分布式发电的审批权下放给电网企业,进一步推动分布式发电项目落地。 距黄河壶口瀑布上游10公里左右,规划蓄水位600多米、控制黄河80%水量、年发电70多亿度的古贤水利枢纽工程抓紧筹建,山西正在成为北方最重要的水电基地之一。 风电的步伐也在加快。到今年5月,山西已并网、核准在建以及列入国家能源局拟核准计划的风电装机容量已超1200万千瓦,成为继火电之后的第二大能源板块。 此外,伴随着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大量地热、工业低温余热、煤矿乏风等能源“变废为宝”,一批煤制气、煤制油等现代煤化工项目抓紧建设,支撑能源外送的公路、铁路、管道、输变电、特高压等网络日渐完备,山西“一煤独大”的能源结构正在改变。
按照《全国政府网站普查评分表》检查各政府网站的可用性、信息更新情况、互动回应情况和服务双色球图表情况等。
距离国务院要求工商部门自今年10月1日起实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时间不足半个月;距离2015年底前在全国全面推行“一照一码”登记模式,时间只有三个月。 商事登记是商事主体设立、变更和终止的必须途径。但是,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的中国商事登记制度所出现的层层审批、“万码奔腾”,束缚着企业活力,严重阻碍了市场经济的顺畅运行。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对商事登记制度进行改革。 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以来,在各项配套改革措施的激励下,拥有自贸试验区“双色球图表高地”和综合实验区“政策洼地”两区功能叠加优势的平潭综合实验区,通过实行“六个一”行政审批模式后,创造“三个全国之最”——全国审批时限最短、办理环节最精简、前置条件最少的地区。 因为投资软环境的宽松,市场主体在数量上和规模上均得到空前增长。截止2015年9月6日,全区共有各类市场主体23053户,各类市场主体注册资金合计1247.72亿元人民币,分别比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前增长了92.20%、201.48%。 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工委委员、党工委管委会办公室主任谢秀桐对《第一财经日报》等媒体表示,不到两年的时间,市场主体新增数接近改革前的历年总和,新增注册资本更是改革前历年总和的两倍多。 具有自贸试验区和综合实验区“双核引擎”的平潭,2013年12月1日,在福建全省率先启动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平潭综合实验区商事登记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也于当天公布施行,主要包括先照后证、商事主体直接登记制、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放宽市场主体、放宽经营范围登记、改年检制度为年度报告制度、实行经营异常名录制度等9个方面。 注册登记的平潭丰辰百货有限公司成为首家受益的企业。该公司董事长薛清德来自台湾,在平潭生活创业15年。他对《第一财经日报》等媒体表示,取消了前置审批后,只用了2天的时间,就把丰辰百货公司执照办好了。 目前,平潭自贸区以将这一速度提至最快三个小时。平潭综合实验区行政审批局局长卓华彬称,“这是全国速度最快的,只有平潭实现了。” 速度的提升得益于管理体制机制和制度创新。新组建的平潭行政审批局,对同一审批事项涉及多个部门的实施集中审批,推行“六个一”模式,即采用“一表申请、一口受理、一证一码、一章审批、印章即刻、立等可取”的运作模式。 福建平潭海坛旅行社有限公司董事长薛斌对此印象更为深刻。2002年1月10日拿到公司营业执照的他“心情激动”,为这些证件,他从2001年8月开始,耗费了将近5个月时间才办下来。他说,“个中滋味至今回想起来仍是感觉满满的酸楚。” 推行商事制度改革以后,2014年7月,平潭海坛旅行社有限公司投资全资子公司“平潭综合实验区星宸导游服务有限公司”,仅仅只用了五个工作日,就办理了过去需要长达数月奔波才能拿到的所有证件。这让他“喜出望外”、“热泪盈眶”。 “提速”只是一个侧面,还包括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改为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薛清德表示,丰辰百货注册资金为5000万元,只需承担相应民事责任即可,等需用资金时,再把资金实缴,对企业而言,既可缓解企业经营资金的压力,也是此次改革创新最大的亮点。 平潭目前还是全国办理环节最精简、前置条件最少的地区。实行“六个一”审批模式后,办理环节由过去的5个部门31个环节精简为行政审批局1个部门3个环节,企业设立需要前置审批的227项缩减为6类9项。 谢秀桐表示,今后将推进商事主体全程电子化登记改革,目前正处于征求意见阶段的“食品经营三证合一”登记改革,将在今年年内推动实施。此外,还将探索两岸商事主体互认登记制度改革。 自4月21日开始运作的平潭综合实验区行政审批局,在大厅中有两句醒目的标语:简政放权释放改革红利,马上就办创造平潭效率。卓华彬说,这是平潭整个商事制度改革的基本灵魂。 之所以这样说,他解释到,通过简政放权,不用再去拼命陪人家喝酒做工作,把太多的精力耗在政府行政审批这一块了,而是要好好琢磨企业如何发展,市场如何开拓,释放改革的红利。“马上就办”源于1990年代,席大大总书记曾经主政福州时期“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思路。 卓华彬为当时“马上办”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他说,办公室对政府投资项目的前期工作审批实施“集中申请、统一受理、综合审批”模式,即一个部门统一受理项目涉及的所有审批事项,其他审批部门不得再受理该项目涉及的审批申请,实现了用一个章管住其他部门审批章。 这种“变群众跑为政府内部跑”,统一受理综合审批带来的转变,使得一个盖着“平潭综合实验区政府投资项目综合审批专用章”公章替代了过去原本需要跑众多部门盖上的99个章,审批效率从原先的串联审批所需的256天压缩到100天。这种创新后的审批模式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 长期以来,“万码奔腾”局面的存在,既抬高着企业各种显性和隐性成本,又因为各部门信息数据的割裂封闭,影响着政府的行政效能。 因为机构代码不统一,注册一家企业必须获得工商注册号、组织机构代码、税务登记证号,在办理其他相关审批备案手续时还将有一系列的新号码生成,一些部门还要为编码收费。合并编码成为行政审批改革的工作重点。 从省直机关到平潭挂职的卓华彬主动谈及在福建省审批处做改革工作10年的经历感慨到,那时,大家都在谈改革但就是不改革。归纳起来就是“我坚决拥护改革,但是要从他开始,不要从我开始。”“改他的不要改我的,改我的我就不干。” 卓华彬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平潭要搞“三证合一、一照一码”,这个思想是统一的。但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到底用谁的码,产生了分歧。工商、质检、税务都有各自的理由。“因为用了谁的,另外两家就没有权力了。” 最后干脆由行政服务中心(当时还没有行政审批局)出一个号码,三方才都认可。卓华彬说,能够做成,主要是大家的大局意识很强,“没有人说,我不批了,没有权力了,我就不做了。”权力最终目的是要让老百姓方便,也为自己管理方便。 事实上,平潭商事制度的改革经历了“证照统发”、“一照三号”、“一照一码”的三个阶段。 2014年5月4日,行政服务中心改变由工商、质监、税务等部门分别逐项办理、分部门发证照的模式,设置商事综合服务窗口,统一办理企业注册涉及的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并统一发放。 此举将内外资企业注册时间由原来的9个工作日和13个工作日统一缩减至5个工作日,分别提速率分别达到44.4%和61.5%。 2015年3月9日,平潭综合实验区行政服务中心推出“三证合一”运行模式,将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合并为一本,但仍保留各自号码,形成“一照三号”模式。 4月21日,平潭综合实验区以“行政审批局”名义颁发第一批18位号码的“一照一号”营业执照。 “一照一码”是在“三证合一”的基础上更进一步,通过“一口受理、并联审批、信息共享、结果互认”,实现由一个部门核发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 从转变政府职能角度看,商事制度的改革旨在提高政府部门行政审批效率,既节省企业办事成本,也节省政府的行政成本,市场准入门槛由此得到进一步降低,进而激发了市场创业热情。 在顶层设计中,中央政府也要求推行这项工作。6月1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的意见》,指出在今年底前确保实现“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模式在全国推开。 国家工商总局也表示,目前已经与发展改革委、税务、质检等部门沟通协调,争取年内提前在全国全面推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为创业创新扫清障碍。 行政审批效率之所以能够实现“三个小时”数量级的提升,卓华彬称,这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弄出来的,而是经过不断的磨合。首先是,精简行政审批材料,管住关键环节,不需要管的推向市场;其次是,调整优化审批流程权力下放,全部压向经办窗口,细化行政审批事项,哪些能批,哪些不能批,压缩掉自由裁量权。这样办理起来就快了。 卓华彬说,省领导对此也很支持。“当时,省领导到行政服务大厅考察,直接就跟我讲,你要搞嘛,还开玩笑说,‘三十几岁的局长都不敢做事情,中国没希望。’” 尽管担任行政审批局局长,卓华彬说,包括他在内只有11个公务员,但是要承担大量的审批工作。“最苦的时候,一天分三段做。早上当经办自己写材料,中午当处长拿去征求意见,晚上当局长批发文件。” 不过,处在这片创业沃土的他还是认为,目前处于创业阶段,平潭能干很多事情。谈及改革的阻力,他说,其实很多的部门审批,后面连着部门利益。只要大家放下利益,把自己的位置站好就行。“没有什么做不到的,本来权力就是老百姓的。该拿的工资都拿了,超规格的待遇为什么要去享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