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威会员登录官方网址坚持不懈把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
会议发布的《2014—2015中国媒体融合发展年度报告》显示,我国传统媒体发展已步入全面深入融合阶段,与新媒体融合催生大量新媒体产品,微博、微信和客户端组成的“两微一端”成为传统媒体进军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主要端口。截至今年8月15日,人民日报法人微博在人民网、新浪网、腾讯网三大平台上的粉丝总量高达6800余万;新华社新华观点、中国日报、每日经济新闻等报纸新浪官微分别拥有1625万、1095万、1813万千万级粉丝数量。此外,微信已成报纸进行微传播的重要移动平台;新闻客户端作为传统门户的重要移动渠道,在移动互联时代更受用户青睐。“做好小微金融服务,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是发展普惠金融事业的关键一环。”中国银监会副主席周慕冰在日前举行的2015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上表示。
新华社哈尔滨5月4日电(记者 王子辰)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今天,让我们来到中俄边陲小城绥芬河市,沿着70年前青春少女嘎丽娅的足迹,去追寻这位“和平天使”留在人间的不朽传奇。 “为什么/太阳有光没有颜色/为什么/晴空有云没有欢乐/南北东西的街道啊/为何不是一条条河/丁香雨/放声地哭/自由地落……” 这是嘎丽娅16岁时创作的一支名为《丁香雨》的歌。杜别耶娃·嘎丽娜·瓦西里耶夫娜,爱称嘎丽娅,生于黑龙江省绥芬河一个中俄联姻的平民家庭。她的父亲张焕新祖籍山东,在绥芬河与她的母亲--一位端庄、朴实的俄罗斯姑娘菲涅一见钟情。 在嘎丽娅唯一存世的一张黑白照片上,她站在大哥张国列身旁,长裙及膝,神色柔美。嘎丽娅有一副天生的好嗓子,她在绥芬河俄侨协会组织的一次比赛中,与朋友丽达表演的二重唱《白色的刺槐花》声动四座,俄侨协会会长和绥芬河街长向她颁发了一等奖证书。 戴着自己亲手为她系上的红头巾,沉着镇定地步步远去……这是母亲菲涅脑海中女儿最后的背影。 1945年8月9日零时10分,158万苏联红军向盘踞在东北伪满洲国的日本关东军发起总攻,绥芬河很快被苏联红军占领。8月10日,苏军对天长山发起三次强攻未果。苏军原计划用重炮轰击,但出于人道主义考虑,选择了必威会员登录。 此时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找到一名通晓俄日双语的翻译深入敌营,传达苏军的和平诚意。曾接受过日文教育的17岁嘎丽娅临危受命。 多年后,绥芬河东北亚文化研究会秘书长陈云来费尽周折,在俄境内一个小村庄找到了苏联红军中尉菲多尔琴科的妻子,当年,正是她带着嘎丽娅上山劝降。从她的点滴回忆中,清晰勾勒出嘎丽娅一生中最后时刻。 当时,15名士兵与嘎丽娅一路举着白旗,向天长山日军阵地进发。“我们是来谈判的!不要开枪!”嘎丽娅手中握着一张纸,写着苏军提出的劝降条件——只要日军放下武器撤出阵地,军官、士兵、家眷都能得到公正人道的对待。 短暂的对峙后,日方突然提出要求,只允许嘎丽娅一人前往谈判。 一小时,两小时,三小时……军营内突然传出激烈的争吵,随即便是一声枪响。日军冲出军营,向苏军发起了疯狂扫射。无奈之下,苏军的炮火淹没了天长山。 嘎丽娅自此不知所踪。她的家人、朋友、邻居,找遍了天长山的一草一木。最终,菲涅在天长山一棵不起眼的树上,发现女儿的红头巾瑟缩在清冷的秋风里。 在绥芬河市和平公园内一座纪念碑旁,时常见到一位老人的身影。他时而捡起纪念碑旁的垃圾,时而查看碑石的边边角角有无损坏。他叫孙伯言,一名普普通通的退休老人。 “当地居民张焕新的中俄混血姑娘3次到北山劝降日军,英勇牺牲。”20世纪60年代一份公安档案里的寥寥二十几字,穿越数十年,吸引了孙伯言的目光。 为了让嘎丽娅的事迹被更多人了解,他作出了一个旁人看来不可思议的决定:要为这位姑娘竖一座纪念碑。“这个中俄混血,又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献出宝贵生命的姑娘,不就是中俄友谊的见证吗?”他说。 几经波折,孙伯言与俄罗斯美术教育的最高学府——圣彼得堡列宾美术学院取得了联系,院长不仅同意由学院设计纪念碑,还帮助孙伯言牵线克里姆林宫。 2007年5月1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致信绥芬河市民,为纪念碑写下了这样一段题词:“我们的友谊就是互相理解、信任、共同的价值观和利益。我们将铭记过去,展望未来。” 2009年10月8日,名为“友谊和平天使”的纪念碑落成。这是中国境内唯一由俄罗斯总统题词的纪念碑,也是象征中俄两国友谊、祈望世界和平的不朽杰作。 嘎丽娅站在象征要塞的花岗岩基座上,挥舞着头巾,在火焰化成的翅膀中向人们招手告别。这场景让人想起她凤凰涅槃般走向敌营的坚毅,更让人想到那场艰苦卓绝的反法西斯战争里,全世界人民以鲜血浇注而成的和平之花。据介绍,3号机组国产化率达80%,国产化水平较红沿河1号、2号机组进一步提高,反应堆控制棒驱动系统首次实现国产化,反应堆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汽轮发电机等关键设备均由国内厂家供应,促进了我国核电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此外,3号机组反应堆压力容器、反应堆厂房环吊等设备由位于大连的厂家制造,促进了必威会员登录高端制造业再上新台阶。
王承宇总结说:“抵达非洲10多天来,我国移动实验室良好的稳定性、可靠性经受住了高强度作业的考验。”
新华社西宁4月28日电(记者顾玲、曹婷)这几天,是地处黄河上游的青海省贵德县种植露天蔬菜的时间。行走在海拔约2200米的黄河湿地千姿湖的黄河滩边,三三两两的村民结伴劳作,有的负责松土,有的负责起垄,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 “我种辣椒8年了,前些年价格不行,1斤辣椒才几毛钱,卖了多少年没上过1块钱,连年增产不增收。”停下正在挥舞的铁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尕让乡黄河滩村63岁的村民张国元说。去年,黄河滩村成立了贵德县清清种植业合作社,张国元和村里的很多村民一起加入了合作社,并把家里的11亩地全部流转给合作社,“加入合作社后,村里每年给我土地租金近4000元,我在合作社打工一天能挣60元,比自己种菜挣得多,也不用操心辣椒的销路。”张国元说。 贵德县地处黄河上游,是一个以农为主、农牧结合的县,由于黄河由西向东横贯境中,境内水域资源丰富,适宜农牧业等发展。近几年,针对种养殖户分散经营、效益不高的问题,贵德县大多数村开始成立农牧业专业合作社,带动当地群众致富。 黄河滩村村主任石怀玉介绍,黄河滩村共有148户,加入合作社的村民被分为两组,利用流转的土地有规划地种植蔬菜,蔬菜价格也由合作社出面与商家商议,“去年种的辣椒最低价也卖到了1斤1.2元,你看这1亩地能产5000多斤辣椒,算下来村民的整体收入也增加了不少。”石怀玉说。 而在距贵德县城约十几公里的河东乡王屯村藏系羊养殖基地,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的羊舍。井然有序的生活区、养殖区、排污区和隔离区、还有两个容量约700吨的青饲料储藏室,被几名饲养员打理得干净整洁。 贵德县农牧局干部胡永峰介绍,王屯村是全县人口最多的村,村里外出务工的青壮年劳动力多,农忙时节劳动力不足,但全村牛羊育肥散户较多,养殖基础较好。针对这种状况,王屯村利用“整村推进”的扶贫项目资金,2012年成立了贵德县惠农种养专业合作社,下设种植组、养殖组和劳务输出组。 正在羊舍里忙碌着的基地饲养员杨海云告诉记者,养殖基地是全村人入股、借助妇女创业贷款等资金投资246万元建成的,基地占地40亩,现在有羊3100多只,已成为贵德目前规模最大的肉羊杂交繁育基地。 胡永峰介绍,除了养殖基地,王屯村的种植大户们还组成了合作社种植组,他们利用全村集中流转的约4600亩土地,集中连片种植饲用玉米,为养殖户和养殖区提供饲料。 “这种‘农户+基地+预约’的种养繁育产业链带动了当地畜牧业的发展。”胡永峰说,“按照这样的发展势头,这个村今年可实现肉羊育种1000只,贩运育肥18600多只,产生效益220余万元。” 贵德县农牧局副局长关却日介绍,目前贵德县有农牧业合作社150个,这些合作社正在逐步改变过去农牧民分散经营的方式,有效地整合了资源,降低了农民分散经营的风险,带动农牧民增产增收。